•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2024年度会议暨学科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 发布时间:2024-01-30 13:06 | 作者: | 来源:连云港在线 | 浏览次数:
  • 为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2024年度会议暨学科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何培忠研究员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唐磊研究员主持。

    会议现场

    张树华研究员在开幕式环节为中心首席专家发放聘书并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学界需厘清世界中国学与中国学的关系、国外中国学著作的译介与国内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中国学研究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自我叙事和主动的对外叙事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中国学研究应在学术性与专业性并重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地做好文明交流工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百花齐放增光添彩。他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愿与学界一起加强资源整合、拓宽研究领域,深化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张树华研究员致辞

    何培忠研究员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经历了几代学人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未来需要坚持深入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他强调,中国学研究需要走向中外互鉴之学,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在交流互鉴中减少误读、增进理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圆桌交流中,相关机构负责人或代表介绍交流了各自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的规划,并就学术术语和学术概念的问题、中国学的核心问题、中国学研究的学术性问题、国内学界对世界中国学的理论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侯且岸指出,“中国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他强调,中国学是文化理解之学,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阐释应是当前中国学研究之重。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怡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学研究亟须厘清学术概念问题,处理好中国学的各种不同前置词,定位中国学研究视角,兼顾基础性和前瞻性,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视培养青年汉学家。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二级巡视员翟亚柳强调,中国学的核心没有发生变化,即文化的理解与交流需要在各自领域找到研究平衡点,推进互鉴之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教授韦磊指出,当前需推进中国学研究从译介、综述、述评转向深入的研究范式问题,进一步对国际中国学的理论问题进行专深精的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编审乔君认为国际中国学研究需从理论建构、资料收集、问题研究等方面推进。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周文华以2023年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研究为例,提出需重视知华友华亲华外国人士在中国的国际形象建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管永前从1964年美国学界自我反思出发,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研究员、《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任高媛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信息研究处副编审、《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郑颖分别介绍了《世界社会科学》与《国外理论动态》“海外中国学”专栏的既往发稿情况及2024年的组稿计划。

    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尹汉超,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北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庆超分别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的海外中国研究现状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发展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周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瓒玮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日本研究所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情况向与会学者进行交流。

    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外文局、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共党史研究》期刊、《世界社会科学》期刊、《新视野》期刊、《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参加座谈会。(谭轩文)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