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连云港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

  • 发布时间:2020-10-24 01:19 | 作者: | 来源:连云港在线 | 浏览次数:
  • “让美丽连云港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奋力建设山海相拥、崇德向善、幸福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连云港,打造连云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近日,我市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连云港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到2025年,美丽连云港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居品质显著提升,文明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30年,美丽连云港建设更加可观可感,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到2035年,打造成为美丽江苏建设的连云港样板。

    画卷已就,再启新篇。美丽连云港,成为连云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航向,绘出了一幅全新的发展画卷。

    聚力塑造功能合理空间美

    城市探索规划“留白”制度。《意见》指出,我市将建立健全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区分类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保障国家省重大战略和全市发展布局需求,探索规划“留白”制度。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介绍,“留白”原指中国山水绘画中的一种手法,讲究着墨疏淡,以“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规划上的“留白”则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城市留白,圈出一些不能涂抹修改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会随着城市的更新而改变,于是城市就有了自己的符号和印记。为城市“留白”,说到底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城市管理者既要有这样的眼光又要有这样的坚守。

    连云港将更加通畅。根据《意见》,我市将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以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保障系统,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特色城镇、美丽田园乡村有机贯通的空间形态布局。探索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打破边界限制,打造城乡特色魅力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开始,连云港启动了城市广域交通体系,特别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连云港有望在“十四五”前期初步完成广域交通基础网络的搭建。随着广域交通网络完善,连云港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更加富足,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就尤为重要了。为此,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市域铁路网络、干线公路网络、城市交通网络,加强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农村公路、渡口码头之间衔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快速畅达。推进沿海高铁、连临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港区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积极发展市域列车运营体系,打造“轨道上的连云港”。加速赣榆城区与新海连城区融入,加快县域和主城区的融合,提档升级乡村道路,做好城市最后一公里循环。

    海洋特色将更加彰显。《意见》指出,我市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行陆海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构建城市、山体、海洋交融共生的特色生态空间新格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加强港产城深度融合,打造港产城融合新样板。全面落实生态空间管控,有机整合山、川、海、岛生态空间资源,推进生态红线区保护、生态屏障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强化陆海统筹,重点实施连云新城岸线整治、临洪河口滨海湿地修复、耐盐植被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四大工程”,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确保海洋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统筹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新格局。

    全面构建绿水青山生态美

    《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到2025年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到2035年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85%;高质量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内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开展绿色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强化绿色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实施绿色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绿色工厂,全面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积极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好治水治气治土,坚持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实施重点流域、河流、水库生态修复,构建“四横三纵”生态网络格局,全面落实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培育美丽小镇

    构筑15分钟生活服务圈

    《意见》指出要突出我市地域特色,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各类小城镇规划。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强化“精明增长”理念,以国家级重点镇、省级临海城镇、市级示范镇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新型城镇,引领、带动一般乡镇加快发展。择优培育一批具有山水资源、文化资源、产业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成为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

    《意见》指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大力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完善商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2021年完成省级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建设,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9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实现市区静态交通分析、停车智能缴费、停车诱导服务。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人,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不低于90%。

    精心描绘田园风光乡村美

    《意见》指出,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坚持“沟渠田林路”综合规划整治,提升农田林网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我市将从平原农区、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自然禀赋出发,加强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保护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创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机制,到2025年建成30个特色田园乡村,带动县区共同建设200个美丽宜居村庄。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先支持对象。加快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有序推动县城、乡镇、村庄居住人口向5:3:2的比例协调发展。到2025年,实现全市农民群众有改善意愿的老旧房屋及村居全部改善到位,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尽情绽放山海魅力人文美

    《意见》打造山海文化名城、塑造鲜明文化符号、营造浓厚文明氛围。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山海文化之美方面,将探索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实施文脉整理展示工程,深入挖掘西游文化、山海文化、徐福文化、东夷文化、水晶文化、淮盐文化等优秀文化,打造东部沿海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名城。2035年实现全域旅游全覆盖,将连云港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全域之城”、灯明景靓的“不夜之城”、主客共享的“好客之城”。在鲜明文化符号方面,我市将突出保护式开发,将保护开发连云港老街、南城东大街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让城市品牌内涵独具特色。推进藤花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展示连云港“华夏第一城”的文化风采,规划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市淮盐博物馆、东海郡历史博物馆,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联盟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村镇(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70%。(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发)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