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安全有保障 日子越过越有味

  • 发布时间:2020-12-14 00:35 | 作者: | 来源:连云港在线 | 浏览次数:
    zb
  • 冬季的港城,北风凛冽,太阳也越发吝啬,稀疏的阳光,透过云层印在朝阳街道张庄村的柏油马路上。路两旁的树木,大多都裸露着褐色的枝干,也有几棵银杏,尚留着为数不多的叶子,寒风一吹便悠悠飘落,即使离去也要留下一地金黄。就在这样的一个冬日,我们拜访了村里家喻户晓的百岁老人赵炳荣。

    在村口,一名上了年岁的老奶奶给我们指了路,临了还不忘用艳羡的口吻告诉我们:“他100岁了,三个儿子每人每个月给他1000元生活费哦。”走进那栋颇为宽敞的二层小楼时,69岁的大女儿赵开巧正在捣鼓屋子里的取暖炉,想让老父亲的房间里更暖和点。

    此时,吃完早饭,遛过弯的赵炳荣有点累了,和衣躺在床上休息。见家里来人,又高兴地起了床。

    已经百岁的老人,腰板挺直、身体硬朗,只是话不多。大儿子赵开友说,父亲年轻时性格就内向,不喜多说话,只是默默地干活,拼尽全力为一家老小遮风挡雨。

    赵炳荣育有三子三女,最大的赵开友72岁,最小的妹妹赵开花也已经55岁。“父亲年轻时,可没有少受罪。”赵开友说,父亲原本是花果山大村人,解放前一路讨饭到的朝阳,安家落户后,除了种地,还做泥工养活一家八口人,一直到70多岁才颐养天年。

    “我小的时候根本就吃不饱,饿了就去山上挖野菜、吃榆树皮,连地瓜叶都是美味。”赵炳荣老人说,新中国成立后,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的日子便越过越红火了。

    那段一家八口人挤在两间茅草房里、缺衣少食的日子,老人不愿多提,他想说的是如今一大家子的幸福生活———现在住房多宽敞呀,家家都是二层小楼,吃得也好,什么降养生就吃什么。

    从老人大闺女赵开巧那里,我们得知,赵炳荣和吴开俊老夫妻俩没有退休金,但政府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发尊老金,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将近600元。

    正是因为少时鲜有肉吃,如今的赵炳荣便特别爱喝骨头汤炖小馄饨。一块块排骨、腿骨、琵琶骨,洗净后小火慢慢炖着,不一会,原本清亮的汤水就变成了奶白色,不停翻腾的浓汤将扑鼻的肉香布满整个院落。这时,再从屋后的菜畦里拔几棵绿油油的小青菜,往汤里一放,配以老伴吴开俊现包的小馄饨,美味又可口,营养还补钙。

    老人还特别喜欢吃零食。“他俩都喜欢吃饼干,看电视的时候吃,夜里11点左右,还会起床冲一碗芝麻糊泡饼干呢。”赵开友说,知道父母的喜好,儿女们有空就会买些好吃的送过来,逢年过节时,不仅儿女们,就连孙子和重孙子等晚辈也都会往老人口袋里塞钱,苦尽甘来的老两口,此时乐得咧开没了牙齿的瘪嘴笑起来。

    时间就在这样的风调雨顺中悠然滑过。几十年来,老两口身体一直硬朗,吃喝洗漱都不用他人操心。两人吃饱喝足后就悠闲地散步在张庄村的柏油马路上,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携手听鸟叫蝉鸣、看花开花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直到三年前,老伴吴开俊生病了,病好后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赵开友、赵开金、赵开来三兄弟决定每人每月拿出1000元钱给老爸老妈当“养老基金”,这笔钱交由大女儿赵开巧,由她来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而平日里,其他兄弟姐妹也都经常过来看望老人,还顺便带些老人喜欢吃的水果、零食。住在不远处的儿媳妇吴芳经常下山去卖水果,路过老人住处,都会挑些最新鲜的水果送过去,回来时顺手带几块老人爱吃的大骨头送给爱喝骨头汤的老两口。

    吃得好、睡得香,生活进械,孩子们又孝顺,赵炳荣和吴开旷得,这日子都能过出骨头汤般的浓香。而老两口“吃嘛嘛香”、降长寿,则是五代同堂的赵家人的共同心愿。

    看看这份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关于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的“答卷”,就能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的现状了:8个食品便民快检中心覆盖各县区;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单位436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5条,市级食品小作坊提升单位9家、食品销售示范街区9个;各类食品抽检2.4万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能否吃得降、吃得安全,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咱们老百姓降、长寿的基础。”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处长苗克标告诉我们,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聚焦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 相关内容